淺談-純水導電率Conductivity和阻抗值Resistivity

純水導電度和阻抗值的關係

何謂導電率Conductivity與阻抗值Resistivity

水中的導電率,也就是水中電子流動『容易』的程度,水中的離子含量越多,電子越容易流動,導電率也就越高。

水中的阻抗值(比阻抗值),也就是『阻礙』水中電子流動的程度,水中的離子含量越少,電子越難流動,阻抗值越高。

也就是說,導電率與阻抗值成倒數關係。

導電率單位:µS/cm (micro Siemens per centimeter)

阻抗值單位:MΩcm (mega ohm-centimeter)

純水導電度和阻抗值的關係

超純水的極限值

水中的離子含量代表水的純度,離子含量越低其水的純度越高,阻抗值會越高(導電度會越低)。

但阻抗值是不會無限大的,因為會有一部分的水解離成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,所以在溫度25℃的環境下,其超純水的阻抗極限值為:18.248 MΩ・cm ( 導電率0.055µS/cm )

 

不同溫度環境下,其阻抗值也不同

原因是水的解離常數隨著溫度而變化,理論上說:溫度在25℃的環境下,其超純水的阻抗極限值為:18.248 MΩ・cm。

超純水在溫度40℃的環境下,其阻抗值下降為8.98 MΩ・cm。

超純水在溫度10℃的環境下,其阻抗值上升為42.9 MΩ・cm。

也就是說,環境溫度與阻抗值成反比。

 

相關文章:

1/2″~2-1/2″管徑-流量-流速對照表

管徑-流量-流速對照表-標題

說明:

下圖是常用的1/2″~2-1/2″管徑-流量-流速對照表

使用方式:只需知道流量、流速、管徑其中兩個數據,可利用下方對照圖,得知第三個數數據

流量(Q)、流速(V)與管徑(ID)的關係:

平均流速V [m/s] = 體積流量Q [m3/s]/ 截面積A[m2

管內截面積=ID² / 4 x π (ID為管內徑,π 為3.14)

流速 = 流體在單位時間內所移動的距離

 

流速和質量流量(科氏力質量流量計)

質量流量 M [kg/s] = 體積流量Q [m3/s] × 密度ρ [kg/m3]

質量流量 M [kg/s] = 断面積A [m2] × 平均流速v [m/s] × 密度ρ [kg/m3]

並且,流速通過以下公式計算。

流速V [m/s] = 質量流量 M [kg/s] / 截面積A [m2] × 密度ρ [kg/m3]

 

相關文章:

常用單位換算表

常用單位換算表

容積(體積)單位對照表:

毫升mL、公升L、英(美)液盎司fl.oz、英(美)制加侖gal、英(美)制蒲式耳bushel…

長度單位對照表:

公厘cm、公尺m、公里km、市尺、營造尺、舊日尺(台尺)、吋in、呎ft、碼yd、哩mi、國際浬nautical mile

壓力單位對照表:

毫米汞柱mmHg、帕斯卡Pa、毫巴mbar、巴bar、kgf/cm2、mmH2O、psi

面積單位對照表:

平方公尺、公畝、公頃、平方公里、市畝、營造畝、日坪、日畝、台灣甲、英畝、美畝

扭力單位對照表:

gf.cm、kgf.cm、kgf.m、ozf.in、lbf.in、lbf.ft、mN-m、cN.cm、N.m

風量單位對照表:

  • CFS :Cubic Feet Per Second-立方英呎/秒(ft3/s)
  • CFM :Cubic Feet Per Minute-立方英呎/分(ft3/min)
  • CMS :Cubic Meter Per Second-立方公尺/秒(m3/s)
  • CMM :Cubic Meter Per Minute-立方公尺/分(m3/min)
  • CMH :Cubic Meter Peter Hour-立方公尺/時(m3/h)
  • L/s   :Liter Per Second,公升/秒(L/s)
  • L/min:Liter Per Second,公升/分(L/min)

縮圖:


Translate »